兔抗猴IgG(H+L)
- 别名:兔抗猴IgG(H+L)
- 编码:EKY1023A
- 级别:
- 简介:兔抗猴IgG(H+L),通过猴IgG免疫兔获得,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猴IgG的重链(H)和轻链(L),与猴IgG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能力,可准确检测猴IgG
基础信息
中文名 | 兔抗猴IgG(H+L) |
产品介绍
基本信息
- 产品名称:兔抗猴IgG(H + L)
- 英文名称:Polyclonal Rabbit Anti - Monkey IgG(H + L)
- 宿主:兔。
- 交叉反应:猴IgG。
产品特点
- 高特异性:通过猴IgG免疫兔获得,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猴IgG的重链(H)和轻链(L),与猴IgG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能力,可准确检测猴IgG,减少非特异性结合,降低背景干扰。
- 多克隆抗体优势:属于多克隆抗体,由兔体内多种B细胞克隆产生,可识别猴IgG上的多个不同表位,因此具有较强的信号检测能力,在免疫检测中能够提供更灵敏的检测结果。
标记类型及应用
- 常见标记类型:有生物素(BIOTIN)、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藻红蛋白(PE)等标记类型。例如,BIOTIN - 兔抗猴IgG(H + L)可通过生物素 - 亲和素系统进行信号放大,用于多种免疫检测方法;HRP - 兔抗猴IgG(H + L)可通过催化底物显色来检测目标抗原,常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B)等;FITC或PE标记的抗体则可用于免疫荧光实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猴IgG的表达和分布。
- 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用于研究猴IgG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如在免疫学研究中,可用于检测猴体内的免疫反应,分析猴IgG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在药物研发中,可用于评估针对猴IgG的药物疗效和作用机制;在传染病研究中,可帮助研究猴感染病原体后IgG抗体的应答情况等。此外,在一些涉及猴模型的实验中,可作为工具抗体来检测猴组织或样本中的IgG表达水平。
使用和保存
- 使用建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验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稀释比例。以HRP - 兔抗猴IgG(H + L)为例,ELISA建议在1:4000 - 20000,WB建议在1:4000 - 12000,IHC建议在1:500 - 2500选择合适的稀释比例,也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在此建议的稀释度范围之外合理使用。稀释液推荐使用含0.2% BSA和0.05%吐温 - 20的0.01M的PBS(PH:7.0),也可使用其它正确的稀释液。原则上配成的工作液要一次使用完,稀释后若需长期存放多次使用,请联系供应商购买稳定剂或者商品化稀释液。
- 保存条件:一般收到抗体产品后,若为干粉形式,推荐保存于4℃干燥环境中;溶解后,如果一个月内不用,推荐分装并保存于 - 20℃。避免反复冻融或于0℃以上久置,以保持抗体的活性。不同标记类型的抗体可能有不同的保存要求,具体请参考产品说明书。
质量指标
MSDS
相关资料
相关产品
click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