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癌症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DKFZ)和 DKFZ-ZMBH 联盟的研究人员发表了论文,在细胞命运调控和癌症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理解肝脏细胞的命运维持机制以及肝癌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关键线索,有望为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Nature》在癌细胞中发现令人惊讶的新免疫逃避机制
日本冈山大学的Yosuke Togashi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癌症免疫逃避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新见解。研究小组确定了线粒体转移是免疫逃避的关键机制。这项研究于2025年1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Nature Medicine》可溶性 tau 聚集体的新发现
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格伦斯卡学院精神病学和神经化学系等多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Phospho-tau serine-262 and serine-356 as biomarkers of pre-tangle soluble tau assemblies in Alzheimer’s disease”的论文。该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深入理解 AD 早期病理机制、开发新型诊断方法和治

展会预告|西宝生物邀您入局,南京SBC上玩转合成生物学
第三届合成生物学产业博览会(SBC),马上就要在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闪亮开场啦!2025年3月30日-31日,这可是一场把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当“小零食”,任您随意品尝的奇妙之旅,各路行业大神也会齐聚于此,想想都超激动!

《NBE》小环状RNA疫苗: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曙光
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mall circular RNAs as vaccin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论文。该研究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开发新型癌症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小环状RNA(circRNA)在癌症治疗中的巨大潜力,还为未来癌症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Science重要发现:逆转线粒体损伤也许能让糖尿病患者恢复控糖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线粒体异常,无法产生能量。然而,这些研究无法解释为什么细胞会有这种行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小鼠证明,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会引发一种影响β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反应。

《Nature》免疫系统“自毁”:GZMK激活补体引发炎症的全新机制
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颗粒酶 K(GZMK)的蛋白质会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攻击我们自身的组织,从而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

Science:科学家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人类细胞系工程!
来自威康桑格研究所、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利用CRISPR prime editing技术在细胞系中创建了多个版本的人类基因组,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结构变化。通过基因组测序,他们能够分析这些结构变异对细胞存活的遗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