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老鼠的脂质代谢在器官和性别上都发生了许多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这些变化之一是,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肠道细菌产生的某些脂质在全身的选择性积累。他们还发现了肾脏的性别差异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

Nature子刊介绍癌症治疗的一种新途径:抗体-肽抑制剂缀合物
由EPFL的Elisa Oricchio和Bruno Correia领导的一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来克服这些限制。他们创建了一个模块化药物平台,将非天然肽抑制剂(nnpi)与抗体偶联,产生抗体-肽抑制剂偶联物(APICs)。这种方法确保了抑制剂被特异性地递送到癌细胞,从而减少了全身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Nature子刊:破解艾滋病毒防御——创新疫苗
利用先进的免疫学技术,研究人员已经有效地激活了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罕见的前体B细胞,这种细胞可以产生一种HIV广泛中和抗体(bNAbs)。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研制预防性艾滋病疫苗方面取得了有希望的、渐进的进展。

《Nature Neuroscience》可增强神经胶质细胞的蛋白质
最近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PLXNB1编码的Plexin-B1调节阿尔茨海默病(AD)斑块周围神经胶质网的激活。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重症COVID-19的血浆标志物
近日,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血浆中发现了一些蛋白标志物,可预测日益严重或致命的COVID-19。这项研究成果于5月24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Science》代谢途径与抗EB病毒感染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一系列癌症。巴塞尔大学和巴塞尔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现在新出现的数据表明,抑制感染细胞中的特定代谢途径可以减少潜伏感染,从而减少下游疾病的风险。

Nature Biotechnology:一种新的基因编辑系统可以治疗复杂的疾病
目前在活细胞中建模或校正突变的方法效率很低,特别是在多路复用时——在基因组中同时安装多个点突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高效基因组编辑工具,称为多路正交碱基编辑器(MOBEs),可以一次安装多个点突变。他们的研究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助理教授Alexis Komor的实验室领导,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Nature:未知的补偿机制——细胞如何处理额外的染色体
对于生物体来说,额外的染色体通常是一个问题,可能会破坏发育或导致疾病。但有些细胞反而受益——例如,癌细胞或致病酵母菌可以利用额外的染色体逃避治疗,并产生抗药性。来自柏林夏里特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破译了酵母是如何设法弥补这种基因失衡的。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这可能会为治疗耐药肿瘤或真菌感染提供新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斑块里不仅有tau和淀粉样蛋白 还有衰老驱动的数百种蛋白质积聚 解密之钥或藏其中
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完成了一项对线虫的系统研究,证实阿尔茨海默病这些不溶性蛋白斑块中还有上千种其他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正常衰老过程中也会积聚沉淀,被作者称为核心不溶性蛋白质组(C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