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7月2日,各国研究人员在全球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数据平台“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vian Influenza Data)等国际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中共提交了85个BA.2.75变种的基因序列。这种编号为“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引发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7月3日,根据以色列病毒学实验室研究员Shay Fleishon获取的序列信息,印度有10个邦或已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75,该变种一开始发现于来自印度的基因序列,之后迅速在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其他7个国家相继出现。
图1 Shay Fleishon公开平台发文(图源:twitter)
■ BA.2.75或成首个成功突变的“第二代变种”
根据Shay Fleishon等人的解释,第二代变种是指由第一代变种进化而来,但具有突变较多、差异较大等特点的变种。对奥密克戎毒株来说,BA.1、BA.2、BA.3、BA.4、BA.5等变种属于“第一代变种”,而BA.2.75则可能成为首个“第二代变种”。关于新冠病毒进化枝的发育图可参考图2。
图2 新冠病毒进化枝的系统发育图(图源:[2])
Shay Fleishon表示,在BA.2.75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很多的新冠病毒的“第二代变种”,但发现这些二代变种都没能大范围传播,导致样本量很少。但是,此次突变的BA.2.75已在多个不同国家传播开来,或能成为首个成功突变的“第二代变种”。BA.2.75代表着奥密克戎毒株的进一步进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基因突变。
■ 传播速度快!BA.2.75未来或掀起新疫情
此前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的传染性强于更早出现的BA.1变种。去年年底,奥密克戎毒株BA.1变种在全球掀起一轮空前的疫情高峰;今年3-4月间,BA.2逐步“取代”BA.1导致美国、欧洲等国进入另一轮疫情;进入6月后,BA.4、BA.5变种的扩散使欧洲、以色列等地疫情再度加剧。
作为“第二代变种”,BA.2.75拥有众多“不寻常”的突变,其传染速度较快,或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有专家表示,该变种可替代BA.2、BA.4等现有变种,在全球掀起新的疫情高峰。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Tom Peacock称,第二代变种BA.2.75从已经存在的、成功的变种中突变而来,这种新变种毒株有多重尖峰突变,传播性强,更具威胁性,需要对其保持“密切关注”。
30年来,全世界已经花费了170多亿美元,努力通过接种疫苗运动根除该病毒。2020年底,世卫组织紧急批准了一种名为nOPV2的改良疫苗,以阻止非洲和东地中海国家流行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暴发。疫苗中的病毒经过了基因改造,以防止其变得有害。
根据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全球行动计划,自2021年3月以来,已有15个国家接种了3亿多剂nOPV2疫苗。在华盛顿西雅图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家Ananda Bandyopadhyay说,这种疫苗“是一种令我们都非常兴奋的工具”。
图3 Tom Peacock公开平台发文(图源:twitter)
澳大利亚数据处理专家Michael∙Horney认为,BA.2.75传播速度极快,6月15日至30日间,该变种占印度上传的基因组样本的比例由不到5%迅速上升到18%,正在快速取代其他变种,其传播速度比BA.2、BA.5变种似乎都要快。
图4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75发现于来自印度的基因序列
专家表示,除了奥密克戎变体中已经存在的突变之外,BA.2.75变体还包括刺突蛋白中的新突变。在这些突变中,G446S和R493Q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赋予了变体逃避几种抗体的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感染已接种疫苗或以前曾被感染的人。截至目前,BA.2.75的抗体逃逸似乎与当前疫苗的BA.4/5相似。研究表明,R493Q突变增加了病毒附着在ACE2上的能力(注:ACE2是可以帮助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蛋白质)[1]。
目前已获取85个BA.2.75的基因序列,主要来自印度10个邦和其它7个国家。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出现BA.2.75毒株病例。由于各国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数量仅为全球新冠病例数的“冰山一角”,因此感染BA.2.75变种的实际人数要远大于实际播报人数。
Fleishon表示,现阶段预测BA.2.75毒株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主流变种病毒还为时过早,但BA.2.75的出现“令人震惊”,因为它可能暗示着新一波新冠疫情即将到来。
参考资料:
[1]https://www.dnaindia.com/health/report-what-we-know-so-far-about-omicron-ba-2-75-sub-variant-spreading-18-percent-more-covid-19-delta-2966072
[2]https://master.clades.nextstrain.org/
[2]https://master.clades.nextstrain.org/
摘要:截至7月2日,各国研究人员在全球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数据平台“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vian Influenza Data)等国际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中共提交了85个BA.2.75变种的基因序列。这种编号为“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引发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7月3日,根据以色列病毒学实验室研究员Shay Fleishon获取的序列信息,印度有10个邦或已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75,该变种一开始发现于来自印度的基因序列,之后迅速在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其他7个国家相继出现。
图1 Shay Fleishon公开平台发文(图源:twitter)
■ BA.2.75或成首个成功突变的“第二代变种”
根据Shay Fleishon等人的解释,第二代变种是指由第一代变种进化而来,但具有突变较多、差异较大等特点的变种。对奥密克戎毒株来说,BA.1、BA.2、BA.3、BA.4、BA.5等变种属于“第一代变种”,而BA.2.75则可能成为首个“第二代变种”。关于新冠病毒进化枝的发育图可参考图2。
图2 新冠病毒进化枝的系统发育图(图源:[2])
Shay Fleishon表示,在BA.2.75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很多的新冠病毒的“第二代变种”,但发现这些二代变种都没能大范围传播,导致样本量很少。但是,此次突变的BA.2.75已在多个不同国家传播开来,或能成为首个成功突变的“第二代变种”。BA.2.75代表着奥密克戎毒株的进一步进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基因突变。
■ 传播速度快!BA.2.75未来或掀起新疫情
此前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的传染性强于更早出现的BA.1变种。去年年底,奥密克戎毒株BA.1变种在全球掀起一轮空前的疫情高峰;今年3-4月间,BA.2逐步“取代”BA.1导致美国、欧洲等国进入另一轮疫情;进入6月后,BA.4、BA.5变种的扩散使欧洲、以色列等地疫情再度加剧。
作为“第二代变种”,BA.2.75拥有众多“不寻常”的突变,其传染速度较快,或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有专家表示,该变种可替代BA.2、BA.4等现有变种,在全球掀起新的疫情高峰。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Tom Peacock称,第二代变种BA.2.75从已经存在的、成功的变种中突变而来,这种新变种毒株有多重尖峰突变,传播性强,更具威胁性,需要对其保持“密切关注”。
30年来,全世界已经花费了170多亿美元,努力通过接种疫苗运动根除该病毒。2020年底,世卫组织紧急批准了一种名为nOPV2的改良疫苗,以阻止非洲和东地中海国家流行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暴发。疫苗中的病毒经过了基因改造,以防止其变得有害。
根据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全球行动计划,自2021年3月以来,已有15个国家接种了3亿多剂nOPV2疫苗。在华盛顿西雅图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家Ananda Bandyopadhyay说,这种疫苗“是一种令我们都非常兴奋的工具”。
图3 Tom Peacock公开平台发文(图源:twitter)
澳大利亚数据处理专家Michael∙Horney认为,BA.2.75传播速度极快,6月15日至30日间,该变种占印度上传的基因组样本的比例由不到5%迅速上升到18%,正在快速取代其他变种,其传播速度比BA.2、BA.5变种似乎都要快。
图4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75发现于来自印度的基因序列
专家表示,除了奥密克戎变体中已经存在的突变之外,BA.2.75变体还包括刺突蛋白中的新突变。在这些突变中,G446S和R493Q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赋予了变体逃避几种抗体的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感染已接种疫苗或以前曾被感染的人。截至目前,BA.2.75的抗体逃逸似乎与当前疫苗的BA.4/5相似。研究表明,R493Q突变增加了病毒附着在ACE2上的能力(注:ACE2是可以帮助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蛋白质)[1]。
目前已获取85个BA.2.75的基因序列,主要来自印度10个邦和其它7个国家。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出现BA.2.75毒株病例。由于各国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数量仅为全球新冠病例数的“冰山一角”,因此感染BA.2.75变种的实际人数要远大于实际播报人数。
Fleishon表示,现阶段预测BA.2.75毒株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主流变种病毒还为时过早,但BA.2.75的出现“令人震惊”,因为它可能暗示着新一波新冠疫情即将到来。
参考资料:
[1]https://www.dnaindia.com/health/report-what-we-know-so-far-about-omicron-ba-2-75-sub-variant-spreading-18-percent-more-covid-19-delta-2966072
[2]https://master.clades.nextstrain.org/
[2]https://master.clades.nextstrain.org/